2020年,在疫情的冲击之下,线上消费行为激增,跨境电商又一次站到风口上。其中独立站热度高居不下,作为SaaS建站服务“标题企业”的Shopify抓住这一可能性,发展异常迅猛。
据官网财报信息,Shopify 2020年GMV达到1196亿美元,每年增长96%;长期总收入29.295亿美元,比2019年增长86%;毛利润为15.415亿美元,每年增长78%。
曾几何时,亚马逊,eBay,Wish还是跨境电商的代名词,但如今,各平台规则越收越紧,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,流量红利优势衰减,众多卖家纷纷转战“独立站”,开拓新增量渠道。
Shopify的迅速崛起开始清晰验证了去平台化电商模式的可行性,越来越多的SaaS建站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纵观国内市场,提供跨境建站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没有少数。目前,已有店匠,Shopline,XShopyy,Ueeshop等一众玩家。这些平台的功能大同小异,称为Shopify,主要优势在于本土化服务。在Shopify快速扩张的同时,中国服务商也都加快了发展步伐。卖家超27万; XShoppy,Ueeshop积极推进与更多物流方,支付方合作事项,平台用户数也都达到了2万多。
老平台竞相加码的同时,有赞,阿里,京东等行业巨头也想异军运作,分一杯羹。
如果说有赞开启海外独立站业务尚在意料之中,毕竟早在18年,白鸦就喊话说要深度对标Shopify,阿里和京东的动作则有人有些急不及防。
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,阿里正在秘密招聘Shopify独立站运营相关人员,不少人猜测阿里有意在跨境电商领域迈出一小步。面对高速增长,潜力巨大的独立站市场,阿里目前手中的牌确实有些不够看,撇开专注B2B领域的阿里国际站不说,速卖通有亚马逊压制,Lazada身后Shopee紧追不舍。要不要做独立站?
如果阿里确定要做独立站,有一个问题绕不开:阿里擅长的是平台电商模式,怎样平衡好独立站和平台之间的业务关系?鼓励卖家做独立站,又想吸引他们来入驻平台,两手抓可行吗?
无独有偶,京东也被爆出正组建团队,布局独立站SaaS服务。京东在跨境电商业务方面的探索可以改变到2015年,但它一直都不是牌桌上的主要玩家。如今,京东似乎也开始发力,背靠供应链优势,强大的自建京东物流体系,再加上沃尔玛,谷歌两大盟友,此番京东能否破局,仍待日后见分晓。
Shopify吸引的是从亚马逊平台出逃的那一批卖家,其中很多都是个性化的中小商家。的那一组去做独立站,多SKU,广铺货,站群模式引流,测爆品,根本不考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,甚至将会混入虚假宣传,货不对版等违规行为。
现在的Shopify可不是一个简单的SaaS工具,它已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“ XaaS”生态体系:交易即服务TaaS,物流即服务LaaS ,金融即服务FaaS……
严格的风控体系,高昂的插件费用,有时差的客服回复,一些Shopify潜在用户开始选择本土靠谱的SaaS服务商,这些服务商更能理解中国卖家需求,提供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,界面操作习惯也更贴合。
近期新入场SaaS服务商Shophuyi十分亮眼,它推出了“ 12个月”,“免费”,“零抽佣”的建站模式,吸引了一众众目光。
另外,Shophuyi的打法很简单,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重新设定的经营自由,给予他们更多安全感和信任。这对那些忌惮Shopify“无差异封店”的卖家来说,肯定是一大利好。
Shopify之后,中国SaaS服务商该往何处走?找准定位,划清边界很重要,究竟是想担任平台角色,拓展增值服务,还是坚持做SaaS工具?当然,中国独立站卖家也应转变运营思维,做好产品规划,逐步从粗放型向精品独立站过渡,这样才能培养高用户忠诚度,创造长期价值。